close
一點一點來,生物的最初定義不就是一大坨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嘛。
那麼這些有機分子的分子間力的能標大約是0.01電子伏特。這個能標的意思是,幾百來度可以破壞掉它們了。
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是五千度。所以太陽上有生物的話它們就不能是有機大分子組成的。

沒關係,太陽上的生命是無機矽基生命嘛。
化學鍵的鍵能分佈在電子伏特量級附近。元素週期表最左最右的元素化合物會稍微強一點,但它們缺少足夠的配位數來搭出大分子。分佈在中間和副族的大量元素有足夠的配位數,但它們的鍵能又不夠撐過太陽表面的五千度。也就是說,太陽上面的生命不能是無機分子或者單質晶體構成的。

我們來看原子生命。
原子是可以以氣態或者等離子態分佈在太陽表面。可惜原子只有一百來種。到這裡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就十分有限了。互相耦合在一起的形式不一定有樂高玩具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單靠原子態無法搭出生命。

腦洞還不夠大。為什么生命一定要是物質組成的?如果是場組成的生命呢?
單純由場組成的生命是不可能的。原因是低能下(這時候太陽算低能)電磁場沒有自相互作用。引力場太弱。強弱相互作用衰減太快只能在微觀起作用。微觀騰不出多餘的地兒來搭生命。

場和原子耦合的彌散的像網絡一樣的生命形式?
電磁場在太陽上可以和等離子體們強烈的作用。似乎是可以搭出複雜結構的一種可能。但一方面光子在等離子體中自由程並不大。總體上還是處於長距離無關聯的狀態。這就堵上了有一個網絡狀生命的腦洞。

總結就是太陽的能標決定了太陽上只能有很簡單的物質和相互作用。無法搭出複雜生命。

有必要說明的是,扯了這麼多奇怪的對象。那物理上應該怎麼定義什麼是生命呢?

能夠在無序環境中自主地維持自身有序狀態的一個系統唄。
低熵體。
但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你維持低熵就必須向環境中排除更多的熵。
於是物理上能夠產生生命的環境至少要有兩大屬性吧:
1,足夠複雜多樣的物質跟相互作用。
2,能夠不斷排出自身的熵。

1,我們的地球有一個特別合適的溫度,既沒有高到打碎脆弱的有機大分子,又沒有低到讓化學反應根本發生不起來。使得地球上有數億計的不同的分子。

2,地球夾在一個大熱源太陽和一個大冷源太空之間。學過熱力學的同學應該知道:熵乘上溫度可就是能量了。於是呢~太陽以可見光的形式把一份能量綁一份熵丟給地球。地球降降溫,以紅外輻射的形式把一份能量綁兩份熵丟給太空(並不是真實比值)。這樣不停的一去一來。地球自己的熵就不斷排出啦。


更多迷你倉

arrow
arrow

    當代迷你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