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視訪談類節目的收視率下跌,未必是藝術的失敗,但在產品上,肯定是不成功的。

《奔跑吧兄弟》首播,五十城收視率幾近破四。和跑男同頻的好聲音今年已到第四季,但單期城市網收視率基本維持在4個百分點以上,收官之作收視率高達6.8個百分點。這個數字對如今的訪談類節目來說,更像是天方夜譚。大多訪談類節目的收視率在0.25-0.4的百分比徘徊,單期網絡點播量很少能破百萬,有時竟能跌到十萬以下,就連《楊瀾[微博]訪談錄》、《魯豫有約》等也在其中,未能倖免。 《金星[微博]秀》算是訪談類節目中的異類,其收視率常能達到1個百分點以上。不過這個數據和大火的真人秀還有一定差距,但考慮到小棚製作成本,其回報率未必輸給真人秀。

這是一個產品的時代,得觀眾者得天下,真人秀節目準確切中觀眾的興奮點,在電視節目的博弈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而傳統電視訪談類節目的收視率下跌,未必是藝術的失敗,但在產品上,肯定是不成功的。

搜索訪談節目,隨後緊隨的詞條便是衰落。事實上,這類訪談類節目一般專指《魯豫有約》等如今仍活躍在熒幕但收視率下滑的老牌電視訪談類節目。訪談類節目最初的定位是高端文化訪談,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我是藝術”。但事實上,文化產品這個概念雖然在這個時代才有了準確定義,卻早在以往的訪談類節目中便初露端倪。不過那時的產品有個前綴,叫藝術產品。

  《魯豫有約》並非沒有輝煌過。魯豫在2005年中國電視節目榜中,奪取年度節目主持人及最佳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兩項大獎,風頭一時無二,《魯豫有約》曾被《時代周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之一”。也是在2005年,《藝術人生》開始走下坡路。 2005年初,主持人朱軍[微博]和馮鞏一起登上春晚表演節目,那句著名的對訪談類節目的調侃,就是出自馮鞏之口,“就四招,套近乎,憶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馮鞏的調侃為《藝術人生》的衰落原因下了一個註腳,其衰落表明了觀眾對這種形式的厭煩。套用今天的定義,這是說教類雞湯產品的失敗。

2009年,訪談類節目走向衰落的話題開始發酵,繼而引起了整個行業反思。網上對魯豫的討論開始從褒獎走向調侃,有好事者甚至專門整理出了魯豫的語錄,脫離語境的去聲討魯豫的問式。這種討論不只是在網上,《南方日報》在探討訪談類節目的困境時,特地為魯豫保留了一個版面。

行業內關於訪談類節目衰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大量同質類產品的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市面上共有150個訪談類節目,且還在增多。同樣的產品,收視群體是一定的,那觀眾一定會被分流,被大量分流後的數據很難好看。其次就是內容上的一成不變,觀眾喜歡看明星訪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滿足對於公眾人物隱私的窺探欲。然而,鐵打的明星,流水的訪談節目。目前還活躍在電視熒屏上的明星們那些背後的故事基本已是人盡皆知,在這種挖無可挖的情況下,難免會同一話題反复炒,讓節目變得索然無味。再次就是訪談節目的尺度問題,對於一些敏感性問題,節目不會去問,這就造成了觀眾不願看的總是聊,觀眾想要看的聊不了,長此以往,收視率很難不下降。最後,觀眾對於訪談這種對聊形式已經失去了新鮮感,他們渴望新的節目形式。

每一次收視率的重新洗盤,都意味著觀眾喜好的改變。觀眾已經厭倦了這種產品形式,他們渴望新的產品形式或內容。新形式、高成本、大製作真人秀節目的出現滿足了觀眾的需求,真人秀“大片時代”在給觀眾帶來全新視聽體驗的同時,也實現了觀眾更深層次了解明星的要求。 《藝術人生》請來了謝娜[微博]來專攻青少年市場,《楊瀾訪談錄》改版《楊瀾訪談錄:人生相對論》,而近期《魯豫有約》推出的香港女神季系列,打破了傳統訪談節目“僵坐演播室”的空間限制和表現形態,更是開玩“互動訪談真人秀”。從藝術到產品的過渡是艱難的,但傳統訪談類節目都在做嘗試。

《金星秀》的成功是互聯網模式的成功
不得不說金星的成功是訪談類節目的一次有效嘗試。 《金星秀》的成功其實是互聯網模式的成功。儘管它的播出平台仍然是傳統電視台,但實際上是互聯網思維,其受眾也大多為互聯網主流用戶。當然,其語言方式也恰如其分地迎合了當今主要消費需要,足夠直白和犀利。所謂的有態度其實本質上是對大多數網民立場的迎合。而《魯豫有約》的嘗試是全方位的,從品牌到內容再到服務。 《魯豫有約》一直在改變,通俗點說就是太能折騰了,從湖南台到安徽台,從安徽台現在又到旅遊衛視。然而一個產品的需求人群是特定的,變換平台事實上是在尋找自己的更精準的目標受眾群體,在對節目內容尋求改變的同時,他們更將目標鎖定在了新媒體,意圖對受眾提供全方位的內容與服務。

從4:3到16:9再到3/5寸的手機屏幕,《魯豫有約》銳意出新,推出一個輕熟女垂直生活社區,意在打造一個溫暖有力量的生活分享平台。從提供內容到輸出實質性的產品,邁出了傳統電視類訪談節目在互聯網業的首次嘗試。

一檔節目或一件產品,一般不是跌倒在絕境,而是十字路口。在電商廝殺的雙十一前夕,《魯豫有約》微信平台選擇正式發布上線。這種姿態其實和它本身的處境很像,在困境中謀生存,要在真人秀節目和大量新興訪談類節目的衝擊下強佔一席之地,其難度比與各大電商廝殺恐怕要難許多。當然,這也許只是《魯豫有約》在互聯網衝擊下改變的第一步。未來何去何從,沒有人能夠知道。




更多迷你倉

arrow
arrow

    當代迷你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