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而言,敦煌,是個不需要理由來說服自己去的地方。好比夢想,就從來不需要理由。
  沒來這里之前,我一直在想像。想像著王道士發現卻沒能完好保護的藏經洞;想像著曼舒廣袖的飛天在飄帶與衣裙中凌空上演的愛情傳說;想像著狂沙中的孤煙落日以及風中飄零的駝鈴聲;想像著散落在拈花微笑的大佛肩頭紛飛的凌亂花瓣。

敦煌,這個有著厚重文化氣息名字的地方,就像是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一頭扎進歷史的漫漫黃沙,另一頭伸入每個人的夢想。關河冷落,大漠孤煙,千百年來,穿過歷史的走廊,敦煌在肆虐的狂沙中站出了自己獨有的姿態,堅強,神秘,不嫵媚奔放,卻吸引著無數人想要靠近。走近它,依稀能聽見輝煌與失落交織的文化音符,窺視到歷史與現實疊加的璀璨星空;循著它,我們便走進了一方靈魂與美學集結的心靈聖地,一處厚重與靈動交融的藝術殿堂,一個慾望與信仰輝映的精神家園,一場醉了千年也不願醒來的大夢。

有人說,敦煌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精神坐標,一處文化高地。因為銘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記憶,敦煌幾乎成了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背起的行囊,裝載著太多的問題,千里迢迢,來敦煌尋找著答案。 45000平方米的壁畫,2000尊雕像,單單是這些數字,就會在心中留下一個迷,迷惑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遙遠歷史長流中,會留下怎樣的一個敦煌。
  夢之絢爛

敦煌的刻石文化歷史悠久,成果輝煌。自樂尊和尚云游到敦煌,看到三危山金光萬道,狀若千佛,感悟到這裡是佛光寶地,並於前秦建元二年在鳴沙山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佛窟之後,敦煌的刻石文化從此綿延不絕、常盛不衰。大到莫高窟的開鑿,小到每塊石碑的雕琢,無不體現出敦煌刻石文化的燦爛輝煌和藝術魅力。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這裡全年日照充足、乾燥少雨、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石窟南北長1600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50米。現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餘平方米,彩塑2415身,飛天塑像4000餘身。莫高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歷史悠久,與山西雲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莫高窟最初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368年)基本結束,其間經過連續近千年的不斷開鑿,使莫高窟成為集各時期建築、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的世界上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佛教藝術寶庫。這些藝術珍品不僅反映了中國中古時期宗教和社會生活情況,同時也表現出歷代勞動人民的傑出智慧和非凡成就。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築、石刻、雕塑、繪畫於一體的立體藝術,古代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俗的佛教藝術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係、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是人類少有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1900年王道士在莫高窟偶然發現了藏經洞,洞裡藏有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歷代文物五、六萬件,這是二十世紀初中國考古學上的一次重大發現,震驚了世界,此後又由此發展出著名的敦煌學,敦煌學經過近百年的研究,不僅在學術、藝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藝術之美,文化內蘊之豐富,以及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敦煌城內最引人注目的石雕當屬位於市中心的反彈琵琶城標,這尊飛天雕塑,體態豐腴,琵琶置於背後,飄飄欲仙,每天迎來送往,見證著敦煌城的時代變遷。仰望飛天那優美的舞姿,你會為生活在飛天的故鄉而欣慰自豪。
沙漠讓人想親近,卻又有些害怕
沙漠讓人想親近,卻又有些害怕
當你漫步在筆直寬敞的敦月公路上,綿延不絕的鳴沙山近在眼前,為使這條景色優美的風景路更具敦煌文化氣息,敦煌市園林局蒐集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學者及書畫名家在敦煌的題詞44幅,雕刻在44塊奇石上,並將這些奇石星羅棋布地安放在了敦月路上,使中外遊客在這條路上領略敦煌美景的同時,還可以慢慢欣賞名家的詩詞書法刻石藝術。

當遊客在敦煌沙州樂園遊玩時,會不經意地發現這里處處樹立著一塊塊刻有中英兩種文字的刻石。這些刻石是2003年熱心的小野晉也先生為增進中日友好關係,利用他在日本民間募集的資金所刻。安放在沙州樂園的刻石共有50餘塊,內容以中日古代詩詞、名言、警句、格言為主。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內容,勉力廣大青少年立志學習、發奮成才,這些刻石在敦煌沙州樂園已成為一大景觀,受到敦煌人民深切的關注。
敦煌城標,以及敦煌沙州夜市的嫦娥奔月雕塑,矗立在月牙泉旁的“天下第一泉”的刻石等等都是人們爭先拍照留念的標誌性刻石傑作,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敦煌刻石散佈於敦煌的各個旅遊景點,散佈於敦煌城的大街小巷,從多側面多角度展現著敦煌燦爛的文化和久遠的歷史。

歷來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難以共存。但在鳴沙山中,卻能看到沙漠與清泉相伴為鄰的奇景,這就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有人說,月牙泉像一位絕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麗、多情;有人說,月牙泉像位窈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溫柔、誘人;有人說,月牙泉是一牙白蘭瓜——碧綠、甘甜、晶瑩。其實,月牙泉,最像是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裡。泉水清涼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暴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水聲潺潺。
月牙泉內游魚成群,岸邊綠草如茵。據傳魚稱“ 鐵背魚” ,能醫治疑難雜病;草名“七星草”,有催生壯陽作用。據說,吃了魚和草,可以長生不老。因之,月牙泉又稱為“藥泉”。

月牙泉邊,白楊亨享玉立,垂柳舞帶飄絲,沙棗花香氣襲人,叢叢蘆葦搖曳,對對野鳥飛翔,風景如詩如畫。泉南岸台地上原建有娘娘殿、龍王宮、藥王洞、玉泉樓、雷音寺等雕樑畫棟、勾心鬥角的大片古建築群。月牙泉最早的記載見於東漢《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色黃,有如乾躇。又山之陽有一泉,雲是沙井,綿歷千古,沙不填之。”這裡所記“沙井”便指今日月牙泉。自此之後,關於月牙泉的記載便屢見史籍,並與鳴沙山緊密地連在一起。唐《元和郡縣志》載:“ 鳴沙山有一泉水,名日沙井,綿歷古今,沙填不滿,水極甘美。”月牙泉,東西長300 餘米,南北寬50 餘米,泉形酷似月牙,四周是高聳的沙山。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過去,人們難解大自然的奧秘,卻以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優美的神話傳說來解釋自然現象。相傳很久以前,敦煌一帶是一望無際的大戈壁,沒有鳴沙山,更沒有月牙泉,有一年這里大旱,樹木莊稼都枯死了,人們乾渴難忍,大放悲聲。美麗善良的白雲仙子路過這裡,聽到人們撕心裂肺的哭聲,心如針刺,傷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淚珠。淚珠落地化為清泉,解救了人們乾渴的災難。為了感恩戴德,人們修了一座廟宇供奉白雲仙子。這樣,便惹惱了神沙觀裡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黃沙一揚,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趕走奪他香火的白雲仙子。白雲仙子道行淺,鬥不過神沙大仙,便來到九天找嫦娥,借月亮與神沙大仙鬥法。這天正好是初五。白雲仙子借來一彎新月,放在沙山中間化為清冽瑩澈的月牙泉,供人們飲水澆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曉後,非常生氣,譴責神沙大仙蠻橫無理,欺人太甚,輕輕將衣袖一拂,大風頓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頂。氣得神沙大仙吼聲如雷,沙山因此而鳴響。

關於月牙泉、鳴沙山的形成,還有一個故事:從前,這裡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裡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善男信女都在寺裡燒香敬佛,頂禮膜拜。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聖水”時,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傳聖水,放在寺廟門前。忽聽一位外道術士大聲挑戰,要與住持方丈鬥法比高低。只見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廟門前那碗聖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填沙,但任憑妖術多大,碗內始終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聖水碗還是安然如故。術士無奈,只好悻悻離去。剛走了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聖水半邊傾斜變化成一彎清泉,術士變成一灘黑色頑石。原來這碗聖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故稱“聖水”。由於外道術士作孽殘害生靈,便顯靈懲罰,使碗傾泉湧,形成了月牙泉。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風黃沙中有此一水,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馳。
月牙泉,鳴沙山,就這樣,廝守了千年。
 
以敦煌為題材的文化藝術作品不在少數,在很多人眼中,敦煌是一部叫《敦煌》紀錄片,是一部叫《絲路花雨》的歌舞劇,在我眼中,敦煌是一首詩: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怪/
  為把遺憾贖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月圓時/
  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
  我永遠在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這首《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是西部民歌歌王王洛賓先生寫給遺物葬在敦煌鳴沙山的三毛的歌。後人再去深究二人之間是在錯誤的時間來不及相守的忘年愛情,亦或是惺惺相惜彼此欣賞的友情,都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筆墨之間的相知,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浪漫——人生長行寂寥,賞心悅目卻少,有人終其一生也只是為了等待一個人,一聲喚。

也許,在這漫天的黃沙中,在這厚重的雲朵下,世俗的感情,已經不足以形容三毛的愛,對荷西也好,對王洛賓也罷,當她匍匐在彌勒菩薩巨大的塑像前,對菩薩說“敦煌百姓在古老的傳說和信仰裡認為,只有住在兜率天宮裡的你--'下生人間',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的時候,當她說出“要是有那麼一天,我活著不能回來,灰也是要回來的。這也是我埋骨的地方”的時候,這個一直流浪著的女子,將她對世間所有的感情,都埋葬在了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安放三毛魂靈的日月潭和月牙泉,閃動著美麗如佛的靈光,這清純的靈光照著一個美麗如佛的靈魂。從此,陪伴著她的,是絲綢之路的繁華,是佛國淨地的瑰麗,是邊關冷月的淒清,是大漠孤煙的悲愴。起起伏伏的滄桑,沙漠蜃景的縹緲,隨著鳴沙山與月牙泉,與她一起世代廝守著浪漫。
  是的,浪漫。這個荒涼,神秘的地域,留給人的是一段不摻雜任何慾望的浪漫,如一段悠遠的風鈴聲,於風中叮叮咚咚地淡入淡出,蜿蜒劃過青蔥歲月,走過歲歲年年。不變的,是夢中永恆的漫天黃沙,沙的盡頭,有飛天搖曳地飄過。一幕幕風景交織幻化;色彩,讓夢境輝煌而熱烈!



更多迷你倉

arrow
arrow

    當代迷你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