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卻查不出得了什麼病。這是為什麼呢?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徵”。慢性疲勞綜合徵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它都有哪些特徵?我們如何應對?慢性疲勞綜合徵是指尚無器質性病變,但有功能性改變的症狀,是一種以慢性持久或反復發作的腦力和體力疲勞為主要特徵的症候群,以疲勞、低熱(或自覺發熱)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睡眠障礙和抑鬱、咽喉痛、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等非特異性表現為主的綜合徵。

青年人最容易中招

按年齡劃分,20歲~40歲之間的青年人患慢性疲勞綜合徵比較多;按職業分,IT業是高發群體,其次是媒體從業者,以及壓力過大的白領;按性別分,男性多於女性。慢性疲勞綜合徵的發病原因可總結為三點:首先,是體力慢性透支,比如工作時間過長。其次,是精神壓力大。最後,是生活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到點兒不能吃飯,晚上不能按時睡覺,有時一睡就睡一天,過後又得玩命乾一天。

對照自查“慢性疲勞綜合徵”

調查顯示,慢性疲勞綜合徵發病情況有3個特點:

1.發病率高,達到25.6%。

2.發病人群集中,主要集中在IT、科研、金融、新聞媒體、公務員、廣告等行業。

3.患病時間長,大多數患者患病時間在一年半以上,其中30%左右的人有長達5年的疲勞感。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徵?專家指出,可以通過以下幾大標準來對照衡量”。

兩大主要標準

持久或反復發作的疲勞,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 根據病史、體徵或實驗室檢查結果,可排除引起慢性疲勞的各種器質性疾病。

12個症狀標準

體力或心理負荷過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勞;

沒有明確原因的肌肉無力;

失眠症狀普遍存在,或經常多夢和早醒;

頭脹、頭昏或頭痛;

食慾不振;

肩背部不適、胸部有緊縮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肉痛和關節痛,無明確的風濕或外傷史;

心情抑鬱、焦慮、緊張、恐懼;

興趣減退或喪失;

性功能減退;

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減退;

低熱;

咽乾、咽痛或喉部有緊縮感。

4個體徵標準

低熱,口腔溫度小於38 ,肛門溫度小於38.6 ;

咽部充血,但無明確扁桃體炎症;

可摸到小於2厘米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或有壓痛感;

未發現其他引起疲勞的疾病體徵。

測試結果:

若同時具有2項主要標準、6項症狀標準和2項體徵標準,或累計具有8項以上單純的症狀標準,即可確診為慢性疲勞綜合徵。

置之不管?當心惡化!

慢性疲勞綜合徵是很多惡性疾病發生的基礎,是身體素質下降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如果身體免疫力持續下降,就容易感染疾病,比如心肌炎、腎小球腎炎等腎病,甚至還會引發過勞死。

很多人都意識不到自己的抵抗力正在下降。例如經常口腔潰瘍時,老覺得自己是上火,其實,復發性口腔潰瘍本身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身體免疫力異常還可能表現為反复感冒,一年至少三四次感冒,容易感染病毒,還有的人出現低燒、淋巴結腫大等現象。

很多人還會通過慢性疲勞綜合徵的檢查發現其他疾病,比如甲亢、甲減。

慢性疲勞≠抑鬱,千萬別混淆

一個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情緒一般都不太好,沒精打采;情緒不佳時,身體也會有一些相應的表現。作為普通人,如何區別慢性疲勞綜合徵和抑鬱症呢?

首先,慢性疲勞綜合徵是身體的累,“我覺得累,但我可以乾”;抑鬱症是心理的累,“我不想幹、不想動,不願意幹”。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其次,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身體的症狀很清晰,比如確認自己有精力下降、沒勁兒、胃腸道不好等症狀;而抑鬱症的人說不清哪裡不舒服,今天說肌肉疼,明天說關節疼,後天說頭疼,症狀會不停地變化。

再次,抑鬱症患者對生活的慾望很低;慢性疲勞綜合徵患者則沒有這方面的感覺,不會表現出厭世。

四招預防“慢性疲勞綜合徵”

慢性疲勞綜合徵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預防這一疾病,也要從生活點滴入手。

首先,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忌辛辣燒烤、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很多人下了班去吃燒烤、麻辣燙、火鍋,吃完回家就睡覺,這就容易造成濕熱內積,引起慢性疲勞。


其次,要加強活動,讓身體的氣血運行起來。爬山、交友、培養愛好都可以,否則長時間窩在局限的環境裡必然會導致氣血淤滯,形成疲勞。再次,作息要有規律,盡量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

最後,要調整心態,保持好心情。

特別提醒

生活不規律的人、營養素不均衡的人,還可以適當補充複合維生素,對於慢性疲勞綜合徵有一定的效果。

慢性疲勞看哪科

懷疑自己有慢性疲勞綜合徵的人,可以到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或預防保健科就診,如果醫院分科不細或沒有這幾個科室,就哪最難受就去看哪科。大夫會幫你篩選,先把器質性病變排除,然後再化驗、調理。

更多迷你倉

arrow
arrow

    當代迷你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